黑河市聚焦玉米大豆单产大面积提升 保质增效筑牢丰收根基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2025-10-11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佚名2025-10-11

北疆沃土,大国粮仓。2025年,黑河市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以“稳面积、提单产”为核心目标,聚焦大豆、玉米两大主粮作物,创新机制、科技赋能、精准施策,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预计突破120亿斤,各作物平均单产突破近年最高值,大豆高产地块实收亩均单产突破600斤,玉米高产地块实收亩均单产突破1800斤(干粮),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贡献黑河力量。

一、种子强芯,驱动单产跃升

黑河市以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市县乡三级农技体系为依托,构建“3园(国家级大豆产业园)4大县(国家级制种大县)1中心(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国家级种业高地,推进育种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依托中国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构建育繁推良种体系,统筹70余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基地实验,年研发良种材料3万份,育成“中黄901”等6个高产早熟大豆新品种,带动全市自主研发品种超200个,良种繁育面积超300万亩,实现主粮作物良种覆盖率100%,为单产提升注入核心驱动力。如:北安市二井镇建华村,种植900亩大豆龙垦3092,平均亩产达523斤;赵光镇前进村一屯,种植900亩玉米先玉1219,平均亩产达1817斤。

二、藏粮于地,厚植丰收底蕴

黑河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61万亩,同比增长175%,累计建成面积达828万亩,稳产高产田规模持续扩大。全面推行“4+2”六级田长制,压实耕地保护责任,黑土保护示范区面积达800万亩,同比增长12.3%,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全市建立科学耕地轮作制度,有效落实轮作试点面积486.2万亩,持续提高粮食作物单产和品质。坚持秋收、秋整地、秸秆综合利用“一条龙”模式,以深松作业代替浅翻浅松作业,高标准完成秋整地1400万亩以上,以秸秆还田为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9%,还田利用率达80.9%,全面实现“黑色越冬”。

三、良法集成,解锁增产密钥

黑河市全域纳入全国高产高效示范县,依托1个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6个全国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和33个科技示范基地,大力集成推广“大垄密植、种子包衣、大豆根瘤菌接种、一喷多促”等核心增产技术。全市大垄密植面积1230万亩,位列全省地级市首位;种子包衣率达99.9%,大豆根瘤菌接种192万亩,建设水肥一体化3.7万亩以上,分区域打造百亩攻关田120个、千亩示范方40个、万亩创建片1个。“一地一策”精准实施,“一喷多促”覆盖1974万亩次、中耕4126万亩次,叶面肥喷施3164万亩次,为丰收奠定基础。

四、良机引领,提高作业标准

全市现有大型农业拖拉机(100马力以上)1116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8564台、免耕播种机3085台,更新智能化农机装备7647台(套),安装北斗导航定位终端7270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9%,保障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精准化、智能化全覆盖,实现整地、播种、管理、收获全过程机械化、精准化作业、一次播种保全苗。通过指导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早晚多收、正午休息方式,减少大豆炸荚损失,确保大豆机收平均损失率在2.35%以下,玉米机收平均损失率在1.99%以下,助力农业丰产增收。

五、创新机制,激活规模动能

黑河市将垦地合作作为单产提升的关键一招,垦地合作突破400万亩,推广农垦全周期管理模式800万亩,“北安模式”大豆“一松三趟三防四促”、玉米“一松三趟三防三促一控”管理模式落地生根。全市2470家合作社提供托管服务500万亩以上,有效解决小农户生产难题,提升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作为全省首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和大垄密植推广面积最大地级市,全市规模经营面积突破1200万亩,带动生产成本降低5%、单产增加6%。

从黑土保护到科技赋能,从种业攻坚到机制创新,黑河市以全域协同之策、科技聚变之力、颗粒归仓之心,筑牢大国粮仓根基。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黑河正以现代农业的壮阔实践,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510/c00_31879054.s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