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清晨,横州市中华茉莉园披上金色晨光,万亩茉莉花海盛放,花农在这片芬芳地忙碌采摘。9月底,第十四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2025年横州茉莉花文化节启幕,这座“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以花为媒,向四方宾客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咔嚓!”花农雷水平对着病叶拍照上传,很快收到病虫害AI诊断报告和防治方案,“过去种花全凭经验,现在都靠数据指导种植了!”她笑着介绍,手机一头连田间,一头接“数字茉莉”大数据平台,茉莉花的产量、花价在屏幕上一目了然。这幅传统农事与数字交融的画面,正是横州茉莉花产业“数字焕新”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在广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布局下,横州市茉莉花产业交出亮眼答卷:茉莉花产量占全国80%以上、全球60%以上,产业综合总产值超180亿元;2025年“横县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226.69亿元,继续领跑广西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并连续8年入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横州对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布局:将其定位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拓展茉莉花“1+9”多元产业(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等)。如今,已形成覆盖种植、加工、研发、文旅的全产业链体系,拥有茉莉极萃园、健康特色产业园等茉莉花精深加工及展示区,并推动设立广西横州茉莉花产业园区。
横州市推进茉莉花产业综合改革,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推广茉莉花智能化交易等。 这些政策红利有效激发了产业活力:与2020年相比,2024年横州市精制茶企业数增长142%,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2户发展至12户,年缴税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由4户发展至24户。
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大数据中心里,“数字茉莉”平台正实时显示着全市茉莉花产业的运行态势。“安装在茉莉花核心区的智能管控系列设备、测产装备,结合AI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建立茉莉花病虫害算法模型。”平台运营主管黄深介绍,这个集种植管理、交易流通、质量追溯、产业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可向花农推送当地的精准气象信息、病虫害监测数据、附近市场茉莉花价格。
同时,横州夯实产业发展的科技根基:制定《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建成广西县级唯一具有国家级检验检测资质的茉莉花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该检测中心获1125项国际资质认证,为茉莉花产业品质保驾护航。
智能化交易,让茉莉花产业流通更高效透明。去年以来,横州投入专项资金改造茶厂地磅,升级交易市场,用智能秤替代传统电子秤,并联合腾讯旗下高灯科技的“数字农人”打造茉莉花数字化交易平台。
“越来越多的交易主体在平台进行交易,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完整记录订单流、货物流、资金流等数据。”横州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局局长林家硕表示,智能化交易更规范,花农和茶企对产业发展更具信心。
在茉莉极萃园的广西清雷茶叶有限公司内,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来回穿梭,全自动化的茉莉花茶窨制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里是横州市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平台,也是“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示范基地。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正规划建设的广西横州茉莉花产业园各组团范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7亿元,未来产值潜力预计可达300亿元。
数据显示,“数字茉莉”平台服务超过4万花农、194家茶企,推动产业税收从千万元级别跃升至2024年的1.17亿元。2024年,实现茉莉花(茶)加工及贸易数据新增入统数据17.59亿元。
如今,茉莉花已不再是单一的农业产业,而是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链。2024年,横州茉莉花产业带动旅游、交通、物流、食宿等第三产业产值超25亿元,带动34万花农人均年增收超万元,近万名脱贫人口依托产业链实现稳定就业。
聚焦三产融合,横州市正在探索走出一条茉莉花品质升级之路。该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吴燕华表示,通过深化布局茉莉花“1+9”产业,扶强本土精深加工企业,服务好龙头企业项目,持续壮大茉莉新茶饮等新型产业。未来,将落实“人工智能+”行动,让“好一朵横州茉莉花”等系列IP享誉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