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2025-09-12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佚名2025-09-12
一、模式简介
“立体吸附桩”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在尾水处理水域单元中部署尾水处理核心装置-立体吸附桩,以实现养殖尾水的高效净化与资源化利用。该处理模式利用生态工程化的设计理念,具有较低的建设成本、处理效果良好和适应性强的优点,能适用于不同养殖类型的尾水处理,主要应用于高密度、连片养殖区域,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管理,能够有效去除尾水中氮、磷和COD等富营养物质。具体工艺流程如图。
立体吸附桩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工程原理图。
二、技术原理
1、立体吸附桩由环保型材料组成的一“回字形”结构体,包括层层递进的“回字形”框架、固定支撑系统,过滤系统、曝气系统和多营养层级生物系统,其作用原理等同于水体中的“空气净化机”,发挥尾水生物净化作用。
2、立体吸附桩还实现“引风入巢”生物作用,桩体内设置水泵形成动力源,与桩体内物理和生物滤材协同增效过滤水体颗粒物质,为桩体提供持续稳定碳源,并促进同步硝化反硝化菌共生增殖,解决传统尾水技术“以空间换效果”的问题。
三、技术要点
1、以立体吸附桩为核心,构建吸附桩分级梯次处理尾水功能区,其总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3~10%,分别降解处理尾水颗粒物、溶解性超标物质。其中一级立体吸附桩共生净化区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80%左右。二级表层尾水净化区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10%左右。三级综合种养净化区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10%左右。溢流过滤坝用空心砖或钢架结构搭建过滤坝外部墙体,底部1.5m采用细沙填充,坝宽2.0~2.5m,长度与排水沟渠宽度一致。
2、排塘期增设临时过滤简易装置、实现错峰排水,解决排塘期需增设尾水处理面积的问题。
3、处理区岸基采用滴灌技术,消纳减排处理尾水,实现尾水资源化利用。
四、应用范围
适用于面积在30亩以上集中连片淡水池塘养殖区域。
五、典型案例
(一)珠海金湾区平沙镇某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模式
1.建设简介
系统位于在珠海金湾区平沙镇某连片咸淡水池塘精养、混养池塘,主养品种为罗非鱼、南美白对虾,产量为2000~2500kg/亩。
立体吸附桩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工程实物图。
2.系统运行效果
宽度为0.8m的立体吸附桩其藻菌群附着面积可达2788.89m2,植物栽种面积为36.05m2,曝气面积超19.23m2;筛选出高效物理及生物滤材,创设物理、生物多级耦合的好氧、厌氧和兼性氧气的多重生境,同时容纳好氧、兼性、厌氧3种菌群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吸附桩尾水净化功能强大,系统安装设置72h稳定后,以尾水中总氮为11mg/L为起始浓度,总氮首日去除率达到80.5%;总磷首日去除速率为0.77mg/L;单个吸附桩日过水量最高达120吨,日处理水量超过50吨。吸附桩体为菌群提供了保护空间,高效菌群不会被养殖换水操作稀释或冲散,内部功能生物群落可持续稳定发挥作用。
根据多时段多次水质检测数据测算,每个吸附桩日均能处理总氮10mg/L 以下的养殖尾水20m3,总氮24h去除率约为75%,48h去除率约为85%。参照污染减排监测法测算,单个桩总氮减排170.2g/48h(以水中污染物计,不代表全部消除污染物),总磷减排超过14.0g/24h,符合现行尾水排放要求。尾水治理成效获得金湾区环保分局的认可。
3.建设成本
“立体吸附桩”系统建设费用,约4000元/亩。
4.运维成本
“立体吸附桩”系统运维费用,约300元/亩(主要包括电费、耗材更换和人工费用,比例约为1:1:1)。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ztzx/nyjstgzt/nyjs/content/post_4763645.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