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2025-10-11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佚名2025-10-11
一、模式简介
该模式通过循环利用,减少了养殖过程中对水的消耗,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通过对水质进行监控和调节,保持水质稳定,为养殖对象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系统可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二、技术原理
该工艺主要通过生物调控、物理调控、化学调控等方式进行循环水分流处理。
三、技术要点
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微滤机→蛋白分离器→微生物处理池→生物滤池。原则上要求养殖用水循环使用,对于特殊情况需要排出养殖场的尾水水质应达到广东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44/2462-2024)。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与设备:
微滤机:预处理采用微滤机过滤方式。微滤机是养殖中常用的物理过滤设备,它是采用100-200目的微孔筛网固定在转鼓型过滤设备上,通过截留海水养殖水体中的藻类、水蚤等浮游生物和虾壳、死虾、粪便、残饵等其它固体颗粒,实现固液分离的净化装置。位于养殖池中层的主体水(含有较小、较少的悬浮颗粒)通过粗滤,去除水体中大颗粒有机物。
蛋白分离器:水体经过蛋白分离器,对水体中的部分可溶有机物以及超细有机物颗粒产生气浮和聚集作用,形成污物泡沫排出系统,蛋白分离器同时对水体进行消毒、脱色处理并对氨态氮氧化产生硝态氮。
微生物处理池:将鱼体代谢产生的NH3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变为NO3-或通过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转变为N2。
生物滤池:由复合微生物、藻类、贝类组成,可进一步去除水体中悬浮颗粒有机物、有机物和营养盐。用臭氧处理、紫外线消毒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海水进入养殖池塘循环利用。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工艺示意图。
四、应用范围
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五、典型案例
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
1.建设简介
该养殖系统位于福建莆田某公司,建设多层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养殖车间7座,每栋大楼投资约为700万元、占地面积432平方米,养殖水体共计12600立方米。采用钢筋水泥结构建设多层和现代控温设备解决了水温恒定的问题,一年能养殖3-5季。每座养殖车间建设完整的循环水和控制温系统,每立方水体可养殖南美白对虾25斤,每栋每季可养殖约3万斤。采用循环水技术,水质反复滤洁,pH、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可控,能够有效防止鱼类寄生虫病、对虾弧菌病等,用药量较常规养殖方式减少90%以上,有效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生产成本。该模式养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规池塘养殖的10倍以上,减少80%的用地面积、95%的养殖用水,单位产量耗电量减少40%以上,鱼虾粪便集中收集,作为植物肥料回收,完全实现零排污,具有较高的生态、环保、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系统运行效果
该系统处理后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福建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5/2160-2023)淡水养殖一级或二级标准。
3.建设成本
总投资:7座养殖车间,每座投资约700万元,总投资约4900万元。
占地面积:每座车间占地面积43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3024平方米。
原文链接:https://dara.gd.gov.cn/ztzx/nyjstgzt/nyjs/content/post_478039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