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2025-09-12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佚名2025-09-12
今年以来,黄山市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为抓手,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聚力守护新安江流域生态屏障,创新探索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构建“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域辐射”的推广机制,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开展种养循环试点示范,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
歙县自2021年起,持续实施农业农村部绿色种养循环项目,聚焦茶、蔬、菊、粮四大产业,高标准打造10万亩粪污还田消纳示范区,成功构建“养殖-处理-还田”全流程闭环体系。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完成固体粪污还田10.4万吨、液体粪污还田4.7万立方米,全域带动处理固体粪污51.7万吨、液体粪污5.6万立方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2%以上,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价值转化的双重突破。
完善粪污还田技术模式,推动种植效益与土壤质量双提升
历经四年实践探索,成功研发“厌氧发酵还田”“堆沤处理还田”“商品有机肥生产”三大技术路径,集成创新水稻“沼液还田+侧深施肥”、茶叶“有机肥+配方肥+无人机叶面喷施”、菊花“有机肥+水肥一体化”三大山区特色施肥模式。全市培育专业化粪污处理服务组织28个,构建覆盖全域的“收集-处理-配送-施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实施的粪肥还田工程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实施前提升0.73%,化肥减量5%以上,主要作物亩均增产4.5%、节本增效100-130元。
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打造传统农业转型发展新格局
黄山市以歙县试点经验为蓝本,创新建立“市级统筹谋划、区县协同推进、主体示范带动”的全域推广机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整合、技术赋能,推动山区循环农业模式向全市辐射延伸。构建市-县-乡三级技术指导服务体系,累计举办绿色种养循环专题培训班70期,培训农技人员及新型经营主体2000余人次。创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补贴政策,2024年全市有机肥使用量突破60万吨,替代化肥比例提升至13%,茶园、菊花等特色产业绿色认证面积达35万亩,形成“生态优化-品质跃升-品牌增值”的良性发展生态。
从新安江畔的先行先试到全域绿色实践,黄山市成功打造种养循环农业“黄山样板”。通过构建“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深度融合、全域协同推进”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全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依托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机遇,黄山正以更高标准完善循环体系,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生根,为全国丘陵山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实践经验的“黄山模式”。
(黄山市土肥站 吴新民)
原文链接:https://nync.ah.gov.cn/ggfw/trfl/5781515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