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圩酥梨是安徽省寿县八公山南麓郝圩村特有的梨品种,又称八公山酥梨,由清代当地从砀山梨引种改良而成,栽培历史逾200年。其因八公山区独特的沙壤土质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形成皮薄肉嫩、酥脆多汁的特点,果肉含糖量达11.34%,兼具止咳化痰等功效。
主要特征
口感特点:皮薄肉嫩、酥脆爽口、味甜汁多,无渣滓,食之口感极佳。
营养价值:平均果重219克,果肉可食率74.8%,含糖量11.34%,有机酸含量0.09%,糖酸比为126:1。
药用价值:具有止渴、清凉、祛暑、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是许多中药制剂的成分。
历史与发展
郝圩酥梨原系砀山梨品种,200多年前由帮工砀山梨园的寿州人带回北山繁衍成林。改革开放后,种植规模由数千株扩展至万亩,形成“万亩梨园”,并衍生出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等品牌品种。该品种于1989年和1997年两次获评“安徽省优质水果”。
产地环境
郝圩村梨园面积2000多亩,年产15万担。八公山区独特的山坡沙壤土质和良好小气候,显著提升了梨的品质,使其区别于原砀山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