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作为高效农业项目,需结合科学管理与技术规范,以下为关键要点:
一、品种选择与引种
蛋用型:朝鲜鹌鹑(40日龄开产,年产蛋250-260枚)、日本鹌鹑(45日龄开产,年产蛋260-300枚)。
肉用型:法国迪法克FM系(45-50日龄开产,年产蛋200枚)。
引种要点:选择春季引种,观察鹌鹑眼睛明亮、羽毛紧贴、肛门清洁,避免混养不同品种。
二、饲养环境与管理
场地建设:
选址需远离污染源,采用阶梯式立体笼养(笼高≤1.5米,单笼10-15只)。
配备自动饮水系统、蛋槽(倾斜15°)及通风设备(风速≤0.5米/秒)。
环境控制:
温度:育雏期35-37℃,每周降2-3℃至稳定22-25℃。
光照:产蛋期每日16小时,强度10-15勒克斯(LED红光可减少啄羽)。
湿度:育雏期60%-65%,成长期55%-60%。
三、饲料与喂养
分段营养:
雏鹌鹑(1-3周):蛋白质28%-30%,添加熟蛋黄(每100只/天2个)。
产蛋期:蛋白质24%-26%,添加3%-5%贝壳粉。
喂养原则:定时(早晚各1次)、定量(20-30克/天/只)、定质(无霉变饲料)。
四、疾病防控
免疫密度:强制免疫保持100%,定期清洗消毒设施。
生物安全:隔离病鹑,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区域性疫情。
五、经济效益与市场
成本:1万只蛋鹌鹑年成本约25.3万元(含饲料19万元、笼具7500元)。
收入:年产蛋300枚/只,市场价10元/kg,年利润约8-8.5万元。
品牌建设:如“武陟鹌鹑蛋”已获省级知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通过标准化操作与精细化管控,鹌鹑养殖可实现高产高效,同时需关注市场动态与品牌培育以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