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动 农旅融合红边关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2025-06-18

  防城区聚焦乡村振兴的多重政策叠加效应,按照“集中攻关、连片打造、辐射拓展”的发展定位,以“产业兴边、三产融合、富民强村”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山海产业联动,红农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打造绿色产业,浓墨重彩写好山上文章

  近几年来,该区靠山致富,以培育肉桂、八角、金花茶、陈皮等香料产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目前,全区肉桂、八角种植面积达127万亩,年产量2.2吨,产值7.6亿元,金花茶面积5.9万亩,年产鲜花150吨、鲜叶600吨,产值超2亿元,大红柑种植面积2.4万亩,年产量2.9万吨,年产陈皮0.19万吨,产值1.16亿元。

  该区在强化产业规划的同时,强化资金扶持。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9548万元,实施产业项目56个,争取涉农资金3639万元,实施农业发展项目19个,撬动银行机构投放融资贷款10.37亿元,降低各类融资成本1219.99万元,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2468万元,保险额度5.4亿元;强化科技支撑。持续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技术合作,组建专家服务团13个,覆盖13个乡镇(街道);强化主体培育。发挥农村经济能人、专业合作社,吸引各地商贾投资发展,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9家、农民合作社439家、家庭农场428家。国茗金花茶产业示范区、防城区香料产业示范区先后成功创建广西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扶隆镇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肉桂、八角)、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八角)称号。全区已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9个,“绿康香料”通过美国和欧盟有机认证,桂芙人调味食品入选东方甄选“广西专场”。

  耕好海洋牧场,多措并举发展向海经济

  该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大力发展深海网箱、贝类新型浮法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珍珠湾海域可养面积达20万亩,规划建设网箱2000口,年产海鱼10万吨。以广西海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防城港中海养殖有限公司、广西江山渔福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蓝湾旅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已建成60~120米的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800多口、水产育苗车间120亩、筏式贝类养殖20000亩,年产金鲳鱼等商品鱼2.5万多吨,产值7亿元,是广西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园区。2022年,“防城港金鲳鱼”获发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证书,实现了优质特色水产品国家地理标志零的突破。

  该区坚持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新产品发展和联农助农机制完善,采取“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保险金融”模式,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农民参与渔业生产实现增收,白龙珍珠湾海水养殖核心示范区带动参与渔业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已达69个,受益农户达5610户1.8万人以上,向海经济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赓续红色基因,推动乡村产业有机融合

 

  该区注重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努力讲好防城故事,利用防城县人民政府旧址,革命老区所在地的村庄等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伸“那卜课堂”等红色教育载体。去年以来,该区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全面振兴项目经费5000万元,实施“香溢边山”红农旅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项目20个,着力构建产业走廊,推动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和乡村产业融合提档升级。重点实施“加快形成香料加工贸易集聚核”“十万香山红农旅融合发展带”“那良兴边富民项目区”“那梭金香红文农旅融合项目区”“扶隆香料三产融合项目区”的“一核一带三区”的发展规划。那良镇发挥边境口岸优势,修缮提升古镇建设,在大勉、其那等12个行政村,培育壮大肉桂、八角、大红柑等特色产业;那梭镇以防城县人民政府旧址保护修缮及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为契机,在平木、那钦等4行政村,打造红色产业化、芳香产业化、生态产业化;扶隆镇以香料产业园为核心,在那果、点灯等7个行政村,大力推进肉桂八角种质提质、低产林改造等示范工程。中央彩票公益金投入1000万元,推动防城区香料产业示范园提质建设,项目实施后,带动本地和周边乡镇种植户实现保价收购,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可提供20个固定就业岗位,30个季节性临时岗位。通过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带动10000户以上种植户持续增收。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fcg/t21199002.s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