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2025-06-17
恭城油茶飘香清华园,浓郁茶香跨越山海,诉说着恭城的独特魅力。
粽香盈袖,瑶韵沁心;以茶会友,文脉长新。5月31日端午佳节,由恭城瑶族自治县、北京广西博士生联谊会、清华大学清桂飘香社团等共同举办的恭城油茶体验活动,在清华大学南区学生活动中心顺利开展。近50名首都高校师生参与其中,现场通过非遗演绎、美食品鉴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咖啡”恭城油茶的奥秘,为恭城油茶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面向高端资源与现代视野的窗口。
活动由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侯盛宁主持,侯博士指出,举办恭城油茶走进清华大学活动,是一场兼具文化传承与时代价值的深度对话。作为国家级非遗与人类非遗代表作,恭城油茶承载着瑶族文化基因与多民族交融记忆,走进顶尖学府能让清华师生在捶茶声、茶香与民俗展演中,直观感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推动民族文化从民间实践向知识体系转化。同时,活动搭建起 “民族文化-现代教育-青年群体” 的连接桥梁,让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论走向实践。
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锦芳教授,以“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及现代适应”为主题,介绍了广西的历史地理、文化特点、美食方言和战略地位。李教授指出,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百越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的交融,也是儒道释文化、中原祖先崇拜文化和自然信仰文化交融。要加强广西文化叙事,讲好广西故事。
来自广西恭城,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骆焕琪,介绍了恭城油茶的发展渊源、制作技法、功能效果和文化价值。骆博士强调,恭城油茶文化作为广西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广西传统文化的共性特征,又因其地域与民族的独特性而成为一张鲜明的文化名片。骆博士的分享让现场师生对恭城油茶的产生、功效和价值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广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恭城油茶生长的根基,而油茶文化则以具象化的形式,让广西的民族团结精神、生态适应智慧变得可感可触。二者如同“茶”与“料”——广西文化是那口包容万象的“茶锅”,恭城油茶则是锅中沸腾的浓香,共同熬制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鲜活滋味。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清桂飘香”广西文化交流社创始人兼会长周松霖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缘起和意义。周博士认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饮品展示,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体系的一次创造性碰撞。它让非遗“走出乡土”,让高校“接地气”,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文化多样性的种子,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软实力+高校硬资源”的新思路。
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原司长郭伟女士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开展恭城油茶宣传体验活动,推动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广西特色产品、感知民族文化魅力。在此过程中,在外求学的广西青年学子奋勇当先,始终心系家乡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最后,在恭城油茶传承人王佳友先生的指导下,现场观众使用传统木质油茶槌等工具体验打油茶的流程,同时,大家纷纷品尝现场提供的恭城油茶,感受茶香与配料的鲜香在舌尖交融,在醇厚微涩中尽品民族风情,回味千年文化熬煮的鲜活韵味。
一碗恭城油茶,就是一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缩影。恭城油茶,承载着瑶族先民的智慧结晶,其制作技艺跨越千年时光,在与汉、壮等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不断融合创新。取汉族铁锅炒茶之器,融壮族熬煮草药之法,纳瑶族打制茶泥之艺,形成 “一炒二捶三熬” 的独特工艺。当各族民众围坐火塘共饮油茶时,茶香中升腾的不仅是瑶乡的山野气息,更有汉话瑶歌的交融共鸣、壮乡食材与瑶家香料的风味调和。
这碗茶汤,既是民族文化互鉴的味觉见证,亦如纽带般串联起不同民族的生活记忆。油茶宴上,瑶族老人传授打茶技艺,汉族青年记录非遗流程,壮族孩童学唱茶歌民谣,在共饮共制的过程中,饮食文化的认同转化为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层认知,让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理念随茶汤沁入心田,在烟火气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根基。
油茶是恭城的一大产业,独具特色的油茶以及数十种佐茶的菜品、地方特色糕粑、点心、五谷杂粮等美食与油茶珠联璧合,让每一个品尝过油茶的人,都念念不忘,回味无穷。2022年11月,恭城申报的“茶俗(瑶族油茶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恭城油茶已经成为世界所共享的美食经典。如今,恭城油茶全产业链年收入突破45亿元,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30年,恭城将完成油茶全产业链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恭城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21186111.s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