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 2025-06-18
养殖基地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通过光电通信技术、传感器的实时监控,在平板电脑即可调取全部养殖车间的实时数据……近日,笔者在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树林公司)养殖基地看到,该基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现了养殖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为渔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走进红树林公司养殖基地,自动化无人生产车间整齐划一,一尾尾南美白对虾在池水中穿梭游弋,旁边的水处理系统、全自动投喂系统、实时水下监控系统等一应俱全,总控室通过物联网技术集中监测各项参数,以实现彻底的生物污染防范隔离,使整个养殖进程都在无外源污染的情况下进行。
红树林公司负责人侯宗元说,养殖基地项目用科技代替人工,从传统土塘养殖的每立方水体产出5公斤虾,到如今科技赋能下每立方水体产出10-15公斤虾,采用新技术养虾,不仅有效提升产量,虾的质量也更有保障。项目一期预计年产40万公斤虾,实现了高效的南美白对虾自动化循环水养殖。
技术创新是东兴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升级的“加速器”。红树林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大学等院校、机构合作,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执行终端”可实现水、电、气、过滤系统的低成本远程控制,能精准监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特征。此外,红树林公司将AI视觉系统与DeepSeek语言大模型引入养殖管理,实时统计虾的数量、测量个体长度、分析环境数据和虾群生长趋势等。
侯宗元表示,他们通过“AI+大数据”的组合,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和养殖效率跃升,推动了生态优化。未来随着数据积累,AI技术的应用空间将更大,养殖将迈向更智能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
目前,东兴市在全市层面搭建智能水产养殖云平台,整合水质监测、智能投喂、尾水监管和气象预警功能。大力推行“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订单渔业模式,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3.2万亩,产量达4.2万吨,惠及边民6万余人,其中红树林公司流转江平镇氵万尾村360余亩土地,每年向村民支付租金80余万元,直接惠及近百户农民。东兴市还打造了“怡祥”等20余个地方特色渔业品牌,其中5个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3个入选广西“桂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并整合资源力推“东兴对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fcg/t21198992.s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